煤化工流体净化设备制造行业概况
来源:国泰君安 2015-11-27 09:50:00| 打印|
作者:姚宇
一、行业基本情况:
专用设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国防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装备的先进制造产业。受投资快速增长、国家对自主创新产业大力支持以及产业技术升级趋势加快的影响,我国专用设备制造业目前呈现良好的增长趋势,行业整体增长速度较快。
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典型的下游行业需求拉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下游行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增长,专用设备需求量不断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相比其他类型的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量大、毛利率较高等特点。
行业定义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GB/T4754-2011),专用设备制造业包括9个子行业主要有模具制造、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冶金专用设备制造、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食品、酒、饮料及茶生产专用设备制造、木材加工机械制造、印刷专用设备制造、水资源专用机械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医疗、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日用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等。该行业设备主要用于矿山、冶金、建筑、化工、木材、食品、饮料等行业。从行业经营特点看,专业设备制造业户源分散,税源结构复杂,固定资产一次性投入,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对流动资金的充裕度要求较高,品种繁杂,材料耗用难掌握。
二、流体净化设备制造行业概况:
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属于烘炉、风机、衡器、包装等设备制造行业子行业。截至2015年6月30日,我国从事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生产的企业共计468家。2014年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4,712.11亿元,较2013年同比下降2.82%。2014年,我国气体、液体分离及纯净设备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08.09亿元,较2013年同比下降3.11%;实现利润总额331.03亿元,较2013年同比下降7%。
三、煤化工净化分离行业产业链:
1、煤化工净化分离行业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
流体净化装置是化工原料生产设备的其中一个部件,属于化工专项设备制造业的细分行业,市场规模较小,并无国家机构或组织对此行业进行专项的政策引导及行业数据统计分析。而公司赖以发展的自主研发的18项高效、高精度分离/过滤专利技术实质上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医药、食品、航空航天等领域,但由于公司成立之初至今是中国煤化工及石油化工行业的爆发期,因而公司历史业绩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煤化工行业的宏观周期性波动及技术革新。
煤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它的产品广泛用于农业、钢铁、轻工和建材等相关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国的能源结构是“多煤少气缺油”,煤化工产品具备一定价格优势,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单位热值价格低,可以弥补能源转换率不足,因此,煤化工产品的发展空间大,发展煤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合成氨、甲醇、电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2%、28%、93%和58%。传统煤化工产品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状态,产能均有一定的过剩,主要是结构性过剩。现代煤化工行业(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则处于示范发展阶段,一批示范项目将于二三年内建成投产。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正在产业化示范之中。现代煤化工产品主要是替代石油产品,潜在市场容量大,同时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受制于成本因素,产品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
然而,煤化工产业的投资热潮导致行业出现无序以及严重的产能过剩,同时,传统煤化工污染大,物耗、水耗较高,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中央不断加强对煤化工项目的调控管理。《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能为17.25亿吨,同比减少13788万吨,下降7.4%;销量为16.22亿吨,同比减少14226万吨,下降8.06%。在国家监管与煤企自觉减产作用下,煤炭产量得到一定控制。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跳水,直接跌破煤制油行业的盈亏平衡点,我国成品油消费税的提升等均成为煤化工行业目前发展的掣肘之处。
随着煤化工“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国家明确指出将提高煤炭能效,以控制煤炭行业的产量,缓解供求矛盾,并开展五类模式升级示范与创新发展。将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作为发展方向,重点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幅及开发新的煤基化学品。煤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预测,到“十三五”末,中国煤化工产业对石油及天然气的替代率都将达到12.5%。同时,未来几年中国的烯烃、乙二醇等基础原材料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这为煤化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相关环保法规的深入实施,各地也将逐步淘汰过去也粗放式的煤炭使用方式,煤化工正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这都将给以提高效能、节能环保为目标的流体净化装置细分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及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2、下游目标行业规模
分离净化系统装置是化工原料生产设备的其中一个部件,属于化工专项设备制造业的细分行业,市场规模较小,并无国家机构或组织对此行业进行专项的政策引导及行业数据统计分析。而下游产品直接决定了上游产品的供需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将针对公司产品的下游行业包括煤化工行业、甲醇行业、合成氨行业、硝酸行业、硝酸铵行业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宏观数据分析。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5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增长 3.2%;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增长 6.5%;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同比增长 2.0%。
图表 1:数据来源国土资源部
图表 2:数据来源国土资源部
图表 3:数据来源国土资源部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产品具备一定价格优势,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单位热值价格低,可以弥补能源转换率不足,发展空间较大,因此,发展煤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我国煤化工产品产能、产量的增长率成回落趋势,产能全面过剩。截止至2013年原煤生产总量为257040万吨,而煤炭消费总量为247500万吨,产能过剩9540万吨。
图表 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甲醇行业
依据化工在线的数据,自2006年至2013年,甲醇的产量及表现消费量均有较大增长。截至2013年底,我国甲醇总产能超过500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50%以上。国内甲醇产量为2878万吨,表观消费量3287.1万吨。
甲醇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仍然面临机遇。首先,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甲醇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传统下游应用,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等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其次,甲醇汽油正在悄然崛起。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环保力度加大、国企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下,甲醇汽油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看到一些市场的亮点,比如甲醇汽油区域封闭性试点不断推广。截至目前,浙江共有6个城市试用甲醇汽油,分别是杭州、湖州、嘉兴、台州、衢州和金华。第三,甲醇燃料市场正在有序试点,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提出推广甲醇燃料内燃机。
(2)合成氨行业
2014年我国合成氨(无水氨)产量达5699.49万吨,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8%。自2010年以来,我国合成氨(无水氨)产量整体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产量均高于4500万吨。2010-2012年,我国合成氨产量增长率一直保持上行的态势,由2011年的2.1%逐步上升至2013年的7.7%。2012年-2014年,我国合成氨产量增长率逐步下滑,由2012年的7.7%逐步下降至2014年的-0.8%。
根据我国《化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合成氨行业将重点从原料结构、装置技术水平、资源和能源消耗、环保和安全等方面进行调整。随着我国《合成氨行业准入条件》的正式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合成氨行业准入门槛,虽然对中小型氮肥企业构成冲击,但有利于大型氮肥企业的利润增加。
(3)硝酸、硝铵行业
2000年以来我国硝酸工业快速发展,稀硝酸生产能力从2000年的430万吨起步,2015年预计达到2100万吨。而2015年硝酸需求量仅为1523万吨,产能过剩明显,目前开工率仅为73%。硝酸的下游产品除MDI、TDI、己二酸等硝化产品有特定的目标市场外,其他产品市场竞争无序,给硝酸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阴影。有的企业迫不得已,缓建、停建在建工程,这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因此,部分硝酸企业选择延伸产品链,发展硝酸铵、硝基复合肥等产品。
在我国硝酸铵消费市场主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工业领域,主要用作民爆器材的原料,制造炸药。二是改性或加工成复合肥用作农用化肥,三是出口。2009年实际产量为352.2万吨,2010年我国的硝酸铵生产产量为419万吨,较上一年增长了18.90%,2011年产量增至482万吨,增幅为15.04%,增长幅度略有下降,2012年我国硝酸铵生产产量为565万吨,增长率为17.22%。由于宏观经济下滑等因素,主要消费硝酸铵的工业炸药增幅减缓。据民爆协会预测,到2015年工业炸药需求硝酸铵不超过500万吨,如果不开发其他下游产品,硝酸铵将会过剩。因此,大力发展硝基肥是硝酸铵企业的最佳选择。
3、行业监管情况、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公司所处行业为煤化工专用设备制造行业。我国煤化工设备制造业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是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质检总局、安监总局、环保总局等部门。
(2)行业主要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名称 |
2012年3月 |
工信部 |
《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推广实施方案》 |
2012年7月 |
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 |
《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 |
2012年12月 |
工信部 |
《合成氨行业准入条件》 |
2013年12月 |
工信部 |
《关于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
2014年1月 |
国家能源局 |
《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
2014年4月 |
国家发改委 |
《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 |
2014年5月 |
国家发改委 |
《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
2014年7月 |
国家能源局 |
《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 |
2015年1月 |
环境保护部 |
《环境保护法》 |
2015年3月 |
工信部、财政部 |
《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 |
2015年10月 |
工信部、环境保护部 |
《对二甲苯项目建设规范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