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行业现状、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
来源:国泰君安 2015-11-27 09:50:00| 打印|
作者:孙晟
第一节、中国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
一、建国后―9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快速成长阶段
我国近代石油工业起步于19世纪中期,但直到新中国建立,我国原油年产量也仅有12万吨,油田技术服务发展的基础极其薄弱。建国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原地矿部及各油气勘探开发单位共同努力,我国油气勘探工作获得了较大发展,储量、产量快速增长,成就卓著,至1990年,全国油气产量已增至1.38亿吨。
阶段内,油田技术服务作为油气勘探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附于三大石油公司,实现了与油气开采行业的同步成长,并开始形成一些专业化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隶属于某一油田或油气生产集团,服务形式也以关联性指派模式为主,并未形成独立的服务市场。
二、90年代中后期-2003年前后:市场化摸索和稳健发展阶段
立足于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据此项决定,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分别制定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改制分流实施意见》、“中石油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案”等内部方案,以指导本系统的分流改制工作,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中国油田技术服务行业由此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摸索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服务范围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部分优质企业突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重组为独立于三大公司的经营实体,并开始逐步实施市场化运作,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2004年-目前:深化市场改革、分立运行并形成独立产业的阶段。
2004年至今是我国石油体制改革的重要分水岭,在一系列深化体制改革方案的引导下,大量三产企业从原石油系统内剥离,油田技术服务行业的市场化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集中体现为:
1、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油田技术服务在市场化改革深化推进的过程中,其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其覆盖内容已由初期单纯的物探、钻井服务向包括油田工程建设、测录试等多领域、多板块延伸。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我国境外油田技术服务实力也获得了空前的壮大,并形成一大批行业优势企业,如中海油服、长城钻探等等。
2、服务模式多样化,功能大转变。
现阶段,我国油田技术服务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已由初期的行政指派转变为议标、招标相结合辅以免招标的方式。单个企业的业务拓展也由单一的项目合作发展到综合服务、总包服务,并有部分企业与其它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
在油田技术服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行业企业大多实现了从“为石油公司工作”向“与石油公司一起工作”的功能定位性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可以提升油气勘探开采的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对于形成服务与生产之间的良性循环体系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3、产业化特征更为明显。
阶段内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实现的另一项重大转变是产业化特征更为突出和明显。2002年新一轮经济增长启动以来,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从2000年初的仅约600亿元快速增长至2000多亿元,至目前,油田技术服务业务已基本形成独立产业,对油气资源拓展的反促进效果也开始逐步体现。此外,从国际市场的成熟运营模式来看,油田技术服务与油气生产的分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有主辅分离改革政策的支持下,一体化和专业化模式的革新将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巨大支持。
第二节、2006年-2012年中国油田技术服务整体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
一、中国E&P投资变动分析
中国目前正由于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石油消费随着经济发展而快速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增幅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4.89%的增速,达到470.2百万吨(天然气产量折算为石油当量)。按照原油表观消费量/GDP弹性系数0.6-0.65左右计算,未来几年我国原油消费量增幅预计在5%左右,略低于2004-2008年的7.7%的均速。由于国内油气产量增长偏缓,中国油气资源的进口依赖度在未来几年还将进一步加深,预计2015年左右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将会超过60%。
图表1 2004-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及产量统计一览
单位:百万吨
项目 |
类别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消费量 |
石油 |
318.9 |
327.8 |
346.1 |
362.8 |
375.7 |
389.6 |
天然气 |
35.7 |
42.1 |
50.5 |
62.6 |
72.6 |
80.6 |
|
产量 |
石油 |
174.1 |
180.8 |
183.7 |
186.7 |
189.7 |
189.6 |
天然气 |
37.3 |
44.4 |
52.7 |
62.3 |
68.5 |
76.9 |
|
对外依存度 |
59.62% |
60.88% |
59.61% |
58.53% |
57.60% |
56.68% |
注:天然气产量折算为石油当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美国《油气杂志》
近年来,为弥补国内油气产能的不足,我国三大石油生产企业纷纷加大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力度,2008 年三大集团E&P合计投资达到2520.95 亿元,同比增长13.84%。 2008 年下半年以来,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2009 年三大公司勘探开发支出计划比2008 年实际支出下降11.45%,但预计支出规模仍维持高位。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年报
图表3 2004-2009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E&P投资统计一览
单位:亿元
名称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中石油 |
702.17 |
922.33 |
1145.20 |
1342.00 |
1570.31 |
1290.17 |
中石化 |
212.34 |
230.95 |
317.34 |
544.98 |
576.50 |
515.50 |
中海油 |
128.43 |
166.06 |
230.41 |
327.00 |
374.14 |
426.70 |
合计 |
1042.94 |
1319.34 |
1692.95 |
2213.98 |
2520.95 |
2232.37 |
增长率 |
|
26.50% |
28.32% |
30.78% |
13.87% |
-11.45% |
资料来源: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年报
为保证石油天然气产能提高以满足长期石油需求,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支出需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因此,总的来看,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衰退和油价低水平的局面影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支出减少或滞后是短期的。
二、中国及西南地区新增钻井量分析
1、全国新增钻井量分析
近年来我国油气产量平稳增长,钻井数量和进尺总量稳步提升。2009年新增钻井量24739口;新增油气井进尺5162万米;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89.6百万吨、854.36亿立方米。依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规划,至2015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的资源勘查目标将分别达到50-60亿吨、2.8-3.5万亿立方米;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分别达到2亿吨、1600亿立方米以上。
单位:口井
新钻井数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中国新钻井量 |
14214 |
17770 |
18566 |
21733 |
24569 |
24739 |
增长率 |
|
25.02% |
4.48% |
17.06% |
13.05% |
0.69% |
资料来源: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单位:万米
资料来源: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年报
目前,老油田仍是油田开发的主体,进入“双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采阶段的老油田和油井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9%和73%。但由于大庆油田、玉门油田、辽河油田等老油田开采程度加深,产能自然衰减速度加快,现有老油井的产量正急速下降。如我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其年产油量已从1985年的7000万吨降低到2008年的4020万吨,原来的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由4000万吨下也降至3000万吨。
依据测算,我国目前的在役油气井自然衰竭率约为8-10%,为弥补存量产能的自然衰减,稳步提高油气总产量以适应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并有效降低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三大公司在未来几年势必会不断扩大钻井数量及进尺总量,力争在开展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延缓产能递减速度工作的同时,以新增井及新增产能满足国内油气需求增长的新趋势。保守估计,未来若干年,我国每年新增钻井数都将维持在20000口以上。
2、西南地区新增钻井量分析
四川盆地和西昌盆地,是全国重点的天然气基地,也是全国首个天然气产量超百亿的气区,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原油产量占比约0.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目前在四川地区获得气田110个、油田14个,并重点形成了重庆、蜀南、川中、川西北、川东北五个油气区。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西南地区拥有勘探、开发矿权登记区块41个,并重点形成了川西、川东北两大气区,其中川东北地区主要包括元坝区块、通(江)南(江)巴(中)区块和阆中—南部区块等。2009年中石油五大气区产气累计约150.3亿立方米;中石化川西气区产气27.92亿立方米,川东北气区目前处于产气初期,2009年产气量约1.10亿立方米。
单位:亿立方米
西南地区油气产量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中石油 |
103.4 |
114.9 |
131.3 |
144.7 |
146.7 |
150.3 |
中石化 |
19.2 |
21.3 |
22.6 |
27.3 |
27.92 |
29.02 |
其中:川西 |
- |
27.92 |
||||
川东北 |
1.10 |
|||||
合计 |
122.6 |
136.2 |
153.9 |
172 |
174.62 |
179.32 |
资料来源: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图表7 2004-2009年西南地区新增钻井量及新增进尺统计一览
西南地区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中石油新增钻井量(口) |
175 |
229 |
189 |
201 |
237 |
330 |
|
中石化新增钻井量(口) |
69 |
75 |
96 |
120 |
108 |
136 |
|
中石油新增进尺(万米) |
74.77 |
85.45 |
77.08 |
91.8 |
118.82 |
124.96 |
|
中石化新增进尺(万米) |
13.4 |
20.33 |
22.38 |
33.23 |
31.21 |
44.16 |
|
资料来源: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以增储上产为重点,稳步推进三大攻坚战和老气田稳产工程,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储量进入增长高峰期,产量持续较快增长,建成了我国首个天然气年产量超百亿立方米的大气区、并顺利完成“川气出川”。
依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及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中石油、中石化将分别围绕“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建设百亿气田”的发展方针,加快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并稳步推进老油井采收率提升工作,实现西南油气田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两大公司十二五期间新增钻井规划量一览如下:
单位:口井
规划新增钻井量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中石油 |
330 |
298 |
315 |
328 |
319 |
312 |
275 |
中石化 |
136 |
107 |
107 |
110 |
110 |
104 |
84 |
其中:川西 |
96 |
70 |
76 |
71 |
71 |
61 |
54 |
川东北 |
2 |
4 |
4 |
11 |
14 |
18 |
9 |
其他 |
38 |
33 |
27 |
28 |
25 |
25 |
21 |
合计 |
466 |
405 |
422 |
438 |
429 |
416 |
359 |
资料来源: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规划、中石油“三百亿气田”建设规划
三、中国及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分析
1、全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分析
依据石油行业会计及审计标准,油气资产是指持有的矿区权益和通过油气勘探与油气开发活动形成的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石油公司的油气勘探支出包括钻井勘探支出和非钻井勘探支出,非钻井勘探支出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应当根据其用途分别予以资本化,作为油气开发形成的井及相关设施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总支出中,用于购买油田专用设备的支出约占20%-30%,用于油田技术服务的支出约占70%-80%,以2009年我国三大石油巨头的勘探开发支出2232.37亿元来测算,国内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容量为1600-1800 亿元。
图表9 2004-2013年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年报、××咨询
依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要求,我国目前的油气资源产量较规划目标差距较大,综合考虑老油田自然衰竭和增产要求,未来3-5年,在全国及中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将展开新一轮的增长。
2、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分析
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主要集中于中石化及中石油各自所属的矿区,重点分布于川中矿区和川西矿区,该地区地层坚硬、分布不均、勘探复杂,据《石油杂志》统计,西南地区每米进尺的钻井成本约为其他地区的三倍。依照如下方法简单推算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即:
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西南地区新增进尺量/全国新增进尺量)×全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3
图表10 2004-2013年西南地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及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开发处
第三节、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供求状况及成长性分析
一、供求情况
1、需求情况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油气资源“稳产增产、有效降低资源进口依赖度”发展方针的进一步落实,三大石油集团纷纷加大了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力度,大幅增加E&P投资,由2004年的1042.94亿元上升至2009年的2232.37亿元,增长一倍多,年均增速17.6%,带动了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的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油田技术服务造成了一定影响,但2010年以来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油田技术服务发展的大环境并未改变,预计未来3-5年我国油田技术服务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0-2013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以上。
2、供应情况
我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供给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下属工程服务板块直属油田技术服务企业;第二类是各油田下属二级单位及部分改制分流企业;第三类是民营企业和境外企业构成。其中,三大集团下属工程服务板块直属企业、各油田下属二级单位目前仍然占据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市场总体上呈现垄断竞争的特点,存在较高的业务板块进入障碍、系统准入障碍、区域准入障碍等,行业的整体市场化程度不高。近年来,为加快落实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工作,三大公司积极落实“主业分离,辅业改制”方针,取得了显著成绩。新疆塔里木油田等目前已全面导入油田技术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为行业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行业成长性分析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和壮大,我国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水平突出、逐步具备一体化服务功能的行业优质企业。随着三大集团主辅分离政策的深化,油田技术服务行业目前已开始逐步自原石油系统内剥离形成独立产业,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看,我国油田技术服务业务处高速发展期。具体来看:
1)、钻井液技术服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材料技术,储层保护和油气增产等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我国油气生产作业难度和作业深度大大增加,钻井液技术服务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处于行业的再提升阶段,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市场空间广阔。
2)、受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我国油田环保技术服务的兴起时间也相对较晚,最近3-4年才真正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尚处于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由于市场起步较低,初步预计未来3-5年,中国油田环保技术服务的发展将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
3)、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市场在国内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但正真形成规模市场仍然相对较晚,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十二五期间,在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和油气管道建设快速增长的同时,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市场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