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产业图谱全解
来源:国泰君安 2015-11-27 09:50:00| 打印|
早在2014年,中国央行就发起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但这一概念真正开始进入人们视野,仅仅在最近的一年里。
7月,滴滴、美团、B站、支付宝、字节跳动等企业相继传出与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创新和实施即将在互联网领域应用的数字人民币。
随着我国央行数字货币进展细节的逐步曝光,全球央行也掀起了一阵你追我赶的央行数字研发大潮,或早或晚,纷纷涌入这一赛道。
毫无疑问的是,在下一代的全球货币范式的赛道里,中国已经成为了领跑者。而这场巨大的先发红利,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
我们结合国泰君安中小盘团队、国君计算机团队的两篇深度报告,从央行数字货币全产业链视角出发,为大家一一解读。
01
“数字货币”
全球货币新战场
据2020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针对全球66家中央银行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80%正在研究数字货币,10%即将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今年以来,各国央行更是加速了数字货币领域的角逐。
资料来源:移动支付网
业内普遍认为,全球央行加速研发数字货币,和Facebook推出数字货币Libra脱不开关系。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宣布推出数字货币,引起多国央行的警惕。
据Facebook的介绍,Libra的定位是一种超主 权数字货币,如果推行成功,Libra协会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承担“央行”的责任,这对任何国家的货币主 权都将是一种挑战。
另一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Libra的未来布局,Libra背后有庞大的商业合作体系,其背后的主导公司Facebook覆盖了全球近27亿用户和168个国家,如此大的覆盖面积和潜在动员能力,对各国未来数字货币的推广都会产生较大阻力。
▼Libra庞大的合伙人集团
或对DC/EP推广形成阻力
数据来源:Libra白皮书
我国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就曾表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货币主 权。可以说,是Libra 敲响了国家货币主 权的警钟。
而本月刚刚发生的SWIFT事件,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央行数字货币加速研发的催化剂。
目前全球跨境交易,对美国的SWIFT和CHIPS依赖度极高,而美国对这两个系统有较强的控制力。如果各国政府能够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新的清结算网络,持有数字货币的用户之间可以进行直接交易,或将可能绕开美元主导的清算系统。
02
央行数字货币
产业链概观
一般而言,数字货币改造大体可以分为发行、流动、安全三个环节。
▼ 数字货币改造大体分为
发行、流通、安全等环节
数据来源:《数字货币技术实现框架》、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发行】
根据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一文中的阐述,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总框架是由——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
其中:
中央银行负责数字货币的发行与验证监测。
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申请到数字货币后,直接面向社会,负责提供数字货币流通服务与应用生态体系构建服务。
▼ 央行数字货币体系
核心要素为一币、两库、三中心
数据来源:《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原型构想》、《数字货币技术实现框架》、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中央银行









本网站不是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网站所载内容均来自本公司已正式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本公司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司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本公司客户使用。除国泰君安官方网站(www.gtja.com)外,本公司并未授权任何公众媒体及其他机构刊载或者转发本公司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网站所载内容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