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暖风的呵护下,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不但在2019年得到极大拓宽,“补血”的步伐也在加快。其中,永续债作为银行资本补充的新方式,迅速受到银行青睐,并自去年起成为了各家银行进行资本补充的最重要工具。
3月4日,邮储银行宣布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800亿元永续债。
公告显示,邮储银行于2019年10月29日召开的201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拟在境内外市场发行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至此,六大行均已发行不同额度的永续债。
2020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获批发行永续债,发行主体主要是城商行。包括桂林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华融湘江银行、东莞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
同时,1月15日,杭州银行成功发行了70亿元的2020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票面利率为4.1%,成为今年发行的首单银行永续债;2月18日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公告称,平安银行于2月21日至2月25日发行该行2020年第一期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为300亿元。
中小银行是支持区域实体经济的主力,肩负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重任。而在信贷业务扩张的客观需求下,地方性银行的资本补充需求也更为迫切。相对而言,非上市银行的募资渠道相对匮乏,因此,永续债成为其补充资本的新选择。
有业内人士表示,永续债将提高发行银行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实力,预计2020年,永续债的发行范围将逐渐覆盖到更多中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