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放缓引起市场关注。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地方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了一半,其中,一般债券4656亿元、专项债券10144亿元。
近日,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项中新在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主要是今年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适当放宽地方发行时间要求,这样既不会影响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也可以有效避免债券资金闲置。
进入三季度以后,地方债发行节奏将明显加快。根据今年财政部预算,新增地方债还有2.79万亿元额度待发,其中新增地方专项债还有2.45万亿元额度。
据西南证券研报统计,根据各地区披露,截至目前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4个计划单列市公布了三季度新增地方债发行计划,已公布2.15万亿的发行计划中,计划发行新增地方债1.55万亿元,单季度发行额度将超过上半年。其中,各省市在8月份计划发行的规模最多,计划新增专项债5696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在三季度乃至未来几个月,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将相应加快。一方面进一步稳定内需,另一方面使资金运用在一些短板方面,提高专项债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期多地发行的地方债中标利率结果来看,多只地方债的票面利率较同期限国债首次仅高出15BP,而此前这一利差普遍在25BP,体现出地方债招标利差首次突破隐形限制,进一步市场化,利差与地区信用差异的联系更加紧密。
具体而言,江苏、湖北、广东、北京和浙江5省市地方债发行利差低至15BP以下,北京近期发行的地方债利差最低值仅为14.5BP。实际上,早在今年6月8日,广东地方债发行利率就首次打破了这一利率隐形限制。
温彬表示,此前央行降准除了可以降低银行体系资金成本,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外,也有助于支持地方政府债的顺利发行。未来几个月,到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规模偏大,所以降准也有助于金融机构配合地方债的发行,从而使地方债保持合理利率水平,降低政府财务成本压力,从而产生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