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3日,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动能”为主题,有110余家企业的500多款产品参展。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在医疗、养老、教育等行业智能化需求持续释放的大背景下,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的44%;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41%;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快速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
尽管我国机器人行业连续八年占据市场第一,但是我国机器人在关键技术上和核心技术方面跟国外的高端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
国家机器人标准化专家咨询组副主任郝玉成表示,国家在“十四五”的规划里面,通过多个工程来主攻我们说的这些核心技术,加快我们国家机器人的发展。无论是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是在基础产业方面,还是在产业链方面,共同发力,来弥补现在的不足。
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正在加大力度从供应链、价值链等多方面进行机器人产业链的完善,除此之外,我国也会在机器人行业进行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以开放的姿态来迎接全球的产业合作和技术的合作。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智能传感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下一步需进一步加快机器人加速向智能化演进,拓展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广度。
事实上,面向各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实际需求,机器人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国内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已在47个行业大类、129个行业中类中广泛应用。
在向智能化加速演进的趋势下,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广度有望进一步拓展。工信部表示,将积极推动机器人向更多应用场景开放,在汽车、电子等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领域进一步深耕,在矿山、建筑、农业、医疗康复等领域对接需求,开发拓展新型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