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股转公司制定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号——筹备发行上市》,对挂牌公司筹备发行上市涉及的发行辅导、内部审议、股份限售、申报停牌等各业务环节,明确了具体的业务办理要求。
其中,监管提到,挂牌公司在披露筹备发行上市相关信息时,要审慎评估,不利用无实质进展信息或非必要信息误导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披露”专章中,全国股转公司明确指出,挂牌公司拟自愿披露筹备发行上市相关信息的,应当审慎评估披露信息的必要性和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不利用无实质进展信息或非必要信息误导投资者。
主办券商应当切实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对挂牌公司拟自愿披露的筹备发行上市相关信息严格进行事前审查,审慎评估披露此类信息的必要性、合理性,督促挂牌公司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多年以来,新三板曾屡次出现挂牌企业“假上市”、“假辅导”等招数。北京一名券商人士回忆起谈到,当年有的新三板企业辅导期超长,可以长达一两年,但没有实质进展,这种企业可能另有目的,利用IPO概念进行炒作,然后减持套现。
一名资深新三板业内人士也表示,过去有部分挂牌企业宣布计划上市,实际上是为了蹭IPO热点,刺激股价大涨。
全国股转公司指出,未在公告中如实说明披露上述情况,也未充分揭示无法上市的风险,属于“蹭热点”“忽悠式”公告。
新三板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热度持续上升,截至2月21日,2月有近20家挂牌公司宣布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阶段。
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北交所、新三板2021年市场改革发展报告》指出,改革宣布以来,挂牌申报数量同比增长46%;新增上市辅导的挂牌公司中,近九成计划申报北交所。2021年市场分层过程中,96%符合条件的基础层公司申请进入创新层,为分层制度实施以来最高水平。全年有3家公司提交科创板和创业板转板申请,3家公司通过区域市场绿色通道快速完成新三板挂牌。
今年以来,美国和欧洲的首次公开发行(IPO)金额已下跌90%,原因是通胀和利率不断上升等迫使企业搁置上市计划。根据Dealogic的数据,在2022年的头五个月,只有157家公司总共筹集了17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有628家公司筹集了19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