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何海峰:美欧经济趋稳带来利好,中国经济年增速可达5.6%左右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9月17日举行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表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体恢复向好,增速加快,CPI同比、PPI环比由负转正,货物进出口总额等降幅收窄。预计2023年全年GDP增速可达5.6%左右。
何海峰首先分析以美国为主的外围经济形势,认为根据美国公布的二季度相关数据,美国经济软着陆概率大大提升,这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很重要。日本GDP连续两个季度增长。在欧洲,德国连续出现季度负增长。虽然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情况存在分化,但稳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会对中国经济创造一个比较有利的宏观环境和金融环境。
何海峰表示,8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体恢复向好。首先是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消零售总额、制造业等同比增速加快。其次是CPI同比、PPI环比由负转正。货物进出口总额等指数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8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以2014年为100)为766.8,较上年增长28.4%。分类指数中网络经济增长最快,增幅为39.6%,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为91.6%。何海峰表示,当前经济恢复处在低谷需要爬升,寻找新动能,网络经济的高贡献度与中国在5G领域提前发力布局,互联网、电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有关。但转型升级指数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为0.2%,这一指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农业现代化经营等占比相关,提示在寻找经济新动能方面还有很多事要做。
何海峰介绍,他最早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预测达到6%,但由于外需复杂性,特别是对美、日、韩贸易不及预期,对全年增长产生拖累下,增速会达到5.4%至5.6%的水平,但他认为还是会达到5.6%左右。何海峰提到,三季度增速可能达4.8%,四季度达到5.4%或5.5%;年初根据地方两会目标测算得出6%的结论,国际机构的预测仍以5.2%至5.4%为主,5.6%左右的数值是在这些基础上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