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 · 宏观固收专场|国泰君安2024中期策略会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024-06-20 19:00:00

汪浩-国泰君安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

涅槃之路:平衡转型定力与增长动力下的中国经济——2024年中期宏观金融与外汇展望

1、当前社融数据和经济数据出现分歧,表现为“社融低增、经济企稳”,其背后是经济动能主要依靠政策与外需,经济短期企稳,四季度可能仍存在阶段性波动。需求弱和规则变共同导致了社融低增,政策和外需催化经济企稳。经济转型下,宏观政策从央行模式向财政模式过渡,社融货币低增或将持续。信贷驱动减弱下,经济可能阶段性波动,经济转型助力中长期增长动能。
2、政策“霰弹枪”式打法本质是以强度换持续性,三中全会临近,政策视野或再次从增长动力转回转型定力,促改革政策进一步推出。2024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偏缓、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延续半年、地产政策“托而不举”式跟进、“更新”“换新”政策逐步落地,体现了政策的慢节奏打法,与避免“前紧后松”一脉相承。三中全会前后,新质生产力、央地关系重塑等或成热点。
3、基于价值、供求、预期和制度四因素模型分析,预计人民币汇率先升后震荡,此外,央行外汇储备整体稳定,但购金力度明显减弱,黄金价格短期震荡,但年内预计仍有上行空间。当前在美中通胀差、美中利差相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主要由经济基本面决定,预计三季度企稳或小幅升值,四季度中后期有一定震荡压力。金价短期震荡后,四季度央行或重拾购金,仍有支撑。
4、短期政策利率仍受汇率掣肘,需等待汇率压力缓解,全年降息窗口期主要在三季度,但LPR减点下限取消的情况下降息必要性也在下降。预计10年期国债利率维持震荡,30年期国债利率以2.5%左右为底。10年期国债利率受实际利率、通胀预期、货币政策等影响,预计在2.2%-2.4%范围内震荡。央行国债买卖等政策干预下,预计30年期国债的底在2.5%左右。
5、风险提示:一是国际政治大年地缘波动,尤其是下半年美国大选可能仍有扰动;二是企业和居民加杠杆意愿不足,导致内生动能仍有欠缺;三是地方政府债务压降引发阶段性地方财力不足,影响行政效率和经济发展。


唐元懋-国泰君安固收研究资深分析师

利率合理区间和供需博弈视角下的债市演进——2024年中期债券市场展望

低利率、“资产荒”和经济数据回暖并存的本质。经济数据回暖更多是库存周期变化的结果,但产能周期尚未走强,信用资产融资需求不扩张利率就无大幅上行之虞,全社会信用资产融资成本(广普利率)的持续降低推动债券利率下行,可能出现经济数据偏强但利率下行的现象。

理解央行的“收益率合理区间”和特别国债的影响。央行的“收益率合理区间”更多是长期防风险的范畴。目前看央行持续关注长久期债种利率并表态的后续影响趋于稳定。但央行实际的资金投放显示央行仍在呵护资金市场。特别国债在长期中的影响还未显现,短期中冲击被市场强需求抵消。

银行资金流向非银:机构投资债券需求的变与不变。规范手工补息和央行加强监管,可能使得银行资金减少,同时部分流入非银,银行债券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但市场需求旺盛的整体特征没有变,对高收益债券的追求没有变,从专注拉长久期转向兼顾挖掘信用下沉。

“利率合理区间”之下,债市风险相对出清,利率下行空间再次打开。信用“资产荒” 尚未改变,政府债本身的发行只会对利率短期扰动。央行“利率合理区间”表述更多是防风险,但实际货币政策偏鸽,后续银行继续降低存贷利率或推动债市利率下行。信用债则在需求旺盛之下可考虑产业类平台+超长期限信用债。


周浩-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美债下半年展望:能否绝地反击?

今年以来,通胀反复导致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美债成为表现最差的资产品种之一。今年以来通胀反复导致美联储首次降息时间一再推迟,美债市场“降息交易”也随之戛然而止,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是上半年表现最差的资产品种之一。
展望下半年,短期和长端美债收益率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分歧。一方面,考虑到美联储有较大可能性进行首次降息,这会使得对政策利率较为敏感的短期美债收益率同步下行。另一方面,长期美债收益率更多受到通胀影响,考虑到当前通胀主要粘滞项——房租通胀和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对长期美债收益率下行预期并不能过于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2023年美债收益率的飙升历程可以发现,美国财政赤字主导的美债供给也是美债收益率波动的重要变量。目前来看,美国赤字虽然相对较高,但是整体可控,美债供给再次泛滥从而导致收益率恐慌性飙升的可能性并不高。
整体而言,10年美债利率大概率已经找到了年内的顶部区域;当然,一旦降息交易盛行,10年美债利率也可能会找到一个底部。综合而言,我们认为4.3-4.7%是10年美债在2024年下半年的主要交易区间。

!免责声明

本网站不是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以上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本公司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网站所载内容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或引用。除本站外,本公司并未授权任何公众媒体及其他机构网站刊载或者转发本公司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